2000年冬季,安阳殷墟遗址发生了一起意外的盗墓案件,打破了原本的宁静。一名村民在殷墟宫殿区南部500米处,发现了盗洞的痕迹。这个消息立刻传到了考古人员耳中,他们感到十分震惊,因为不久前他们才刚刚确认这一带有古墓存在的迹象。难道消息不小心泄露了出去?原本考虑到泥土已经开始冻结,考古人员打算等到春天再进行进一步勘探,但眼下盗墓贼已经盯上了这个地方,看来他们不得不提前行动,启动了发掘计划。
随着考古队员逐步清理掉地表的耕土层,接下来的景象让大家心头一沉——一个十几平方米的区域内,竟然出现了多个盗洞,数量多得令人震惊。难道这座墓葬像其他商代的墓葬一样,早已被盗空了?然而,随着进一步的发掘,考古人员却发现了意外的情况——盗洞的数量逐渐减少,这意味着盗墓贼可能在挖掘过程中突然放弃了。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中途停手?这个疑问一直萦绕在大家心头。几天后,考古人员继续深入发掘,终于清理到了殷商时期的土层,令人惊讶的是,在墓葬的顶部,居然出现了一层夯土层,形状像是一个房屋的基础。这一发现让考古人员恍然大悟,墓葬上方可能曾存在一座与墓葬同时代的房屋,甚至在妇好墓中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。夯土层使得盗墓贼误以为自己挖到的是一处建筑遗址,因此放弃了继续挖掘。幸好,这一巧合帮助妇好墓免于被盗。
展开剩余81%当夯土层完全清理后,墓葬的入口终于显露出来。这座墓葬的形制是一个长方形竖穴土坑墓,尺寸为5.04米长,3.3米宽,大小与妇好墓相当。令人惊讶的是,这两座墓葬仅相隔数百米,难道墓主人的身份也是商朝王室成员吗?
随着墓中的椁室逐渐暴露出来,考古人员悬着的心终于放松下来——墓室保存完好,并没有被盗扰的痕迹。墓室内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品,涉及兵器、乐器、礼器、食器、酒器等多种类别,几乎都属于商代贵族墓葬中常见的物品。然而,其中有一个现象引起了考古人员的特别关注——象征兵权的青铜钺竟然频繁出现,一共出土了7件,而妇好墓中仅有4件。这一发现让大家猜测,墓主人的身份是否比妇好更为显赫。
墓室南部出土的酒器种类繁多,令人目不暇接,包括了樽、彝、觥、罍、觚、斝、斗、爵等8大类、25种器型,从盛酒器到饮酒器一应俱全。商朝人嗜酒如命,这一点从他们的随葬酒器数量就能窥见一斑。而且,酒器在商代不仅仅是日常用品,还是礼器的一种,商朝贵族的墓葬中,酒器的数量常常与墓主人的身份等级息息相关。妇好墓中,酒器的数量高达210件,其中有53件觚和40件爵,经过学者比对,发现可以配对的觚和爵有好几组,其中数量最多的一组是10套。相较之下,当前这座墓中的觚和爵数量较少,最多的一组是5套,因此,墓主人的身份等级并没有超过商朝的王后妇好。
有趣的是,两座墓葬中殉人数量几乎相同:妇好墓中有16个殉人和6只殉狗,而此墓中则有15个殉人和15只殉狗。通过分析墓葬的地层年代和出土的器物特征,专家认为墓主人的生卒年代与妇好大致相同,大约是在3200年前。墓主究竟是谁?是否也曾是一位女将军?这一切都需要等内棺打开后才能进一步揭晓。
事实上,考古人员并不寄希望于在这座墓葬中找到完整的尸骨。过去的经验表明,商代贵族的墓葬中,尸骨保存状态极为糟糕,尤其是等级较高的墓葬,由于墓室空间较大,空气流通量大,有机物容易腐烂,导致尸体几乎无存,只有微弱的灰痕可见。与此同时,随葬的青铜器过多,会加速土壤的酸化,进一步破坏尸骨。令人意外的是,当棺木被打开时,尽管棺木已经腐朽变形,但依然可以看到棺板上曾涂抹过漆,漆面上绘制了精美的纹饰,甚至表面还镶嵌有125片金箔,工艺十分精细。
更令人惊讶的是,墓主人的尸骨竟然完好无损,头骨、四肢、脊椎等部位大多保存完整,十分罕见。在其骨骼周围,考古人员还发现了许多炭化的花椒种子,经过检测,证明这些种子原本就是花椒。那么,这些花椒种子是否有助于尸骨的保存呢?仍然是一个谜。
经过进一步的研究,专家们确认墓主人为一名男性,年龄约35-40岁,身高约1.7米,生前患有严重的牙周炎,牙齿之间有龋齿和大量牙结石,右脚脚掌严重变形,考古人员推测这可能是长期跪坐所致。更奇怪的是,墓主人的尸体居然是脸朝下、趴在棺内的,这一异常姿势引发了许多推测。一些人认为,这可能表明墓主人死于“横死”。另外,墓主的右手缺失,而在这一位置附近,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件奇特的青铜器。它形状像右手,但比正常的成人手要小,长度为13.2厘米,宽度为5.6厘米,重量为0.1公斤。它的五指呈弯曲半握状,关节清晰可见,甚至还有指甲,手腕中空,内藏炭化木柄残留,手背上则有饕餮纹和卷云纹。这件器物的造型精致,堪称仿真手,有人推测这可能是墓主人的“假肢”,但为何它的比例如此不符呢?
更令人吃惊的是,考古人员在墓主人的左肋骨和左臂上发现了锐器造成的砍痕,经过鉴定,这些伤痕曾经愈合。此外,墓主的左臂、大腿和盆骨上也有多处钝器砍伤,特别是髋骨上的一道穿透伤,深入骨内2厘米,且未愈合。从出土的兵器和青铜钺来看,专家们推测墓主人生前可能是一位武艺高强、战功赫赫的将军,虽然他曾多次受伤,但并非每次都能幸存下来,最后可能死于重伤。也许正是因为如此,后人才将他以这种俯身的姿势埋葬。
就在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墓中的青铜器时,实验室传来了重大发现——这些青铜器和车马器上竟然铸刻着两字铭文!第一个铭文形似“十”,古文字专家解读为甲骨文中的“亚”,很可能是商朝时期的一位武官名;第二个铭文则为“长”,很可能是某个家族的姓氏。根据甲骨卜辞的记载,商朝时有一个叫“长”的方国,曾向商王献过龟甲。学者们还发现,在商朝晚期的一些墓葬中也曾出土过带有“长”字铭文的青铜器。考古学家进一步考证,长国曾是伏羲一族的后裔,原位于山西一带,后被商王武丁征服并臣服于商朝,最终迁往东南一带。
为了揭
发布于:天津市益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