戳右上方蓝字「星标」晏凌羊
与我一起做一个爱学习、愿成长的人
阅读本文大概需要8分钟
我没有移民,只是来澳洲插班游学
文/晏凌羊
01
在澳洲的时候,我发个帖子或者视频,都有人问我:羊羊,你是移民了吗?
我只能反复回答:没有移民,也没有让孩子出来留学,只是带孩子来澳洲插班体验一个月当地的中学教育,所以,我的IP显示在澳洲。我谢谢你们了……
有人问:逗号过来插班游学是啥感受?
哦,她的感受是:自己英语太差了,啥也听不懂。
展开剩余93%逗号班上就她一个中国人,但同学们对中国来的插班生不怎么看,没有任何大惊小怪,甚至老师都没有单独给她时间做自我介绍或者介绍一下她,因为班里的国际插班生来来去去的,太常见了。
这里的学生上课时没有任何教材,课堂上老师鼓励同学发言,中学生跟中国的大学生一样上课,有时候是同班同学一起上课,有时候凭兴趣去不同的科室上课.......经常小组讨论,偶尔点名签到。
学生可以带手机,但上课时间要把手机锁柜子里。
每个学生发台电脑,在电脑上完成作业,有的学生用电脑玩游戏,还跟老师吵架。
上课途中跟老师打声招呼,就可以离开教室去厕所或喝水。
对外国人来说,最大的挑战是语言障碍。
过了这个障碍,其他方面就不怎么卷。
也没有太多的作业。每天五堂课,课间休息10分钟换课室,中间两个茶歇(时间半小时),可以吃点冷餐或者在学校滴卡吃点西餐,下午三点放学。
这边的公立教育挺松散的。优质教育资源基本按照学费来分配。
今天听闻一个陪读妈妈说,她八九岁的儿子在公立学校遭受一个白人孩子的霸凌,那个孩子连续两天纠集别的孩子打他。
她去学校论理,但学校对这种现象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,因为那个孩子的爸爸去坐牢了,妈妈又不怎么管得住他。
逗号插班的私立学校,教育资源稍微比公立学校好一点,但因为不算是强校,老师的综合素质处于居中水平。
其他学科老师的水平不知道咋样,因为中国插班生也听不大懂,但数学老师的水平是很差的。
现在初一年级还在学习加减乘除、几次方,而且老师教学时居然算错了答案,还是中国学生提醒才纠正的。
02
你说澳洲这种放养式松弛教育好吗?当然好,但它只适用于澳洲的情况(人少,资源多),没办法复制到中国。
中国的社会环境,就是更适合卷。
学生们在澳洲这里享有比较充足的自由,但这种自由也要求你要充分地自律。
如果你不自律,国家也会给你兜底,但你想要过中产以上的生活还是有点难。
它就是一场“自律淘汰赛”,自律的人成为精英,不自律的人成为普通人。
而且,阶层固化确实比较严重,聪明但家庭条件不那么好的孩子不那么容易出头,但也不至于混太差,毕竟,下限就在那里。
而中国的应试教育是大管家式的。
学校、老师逼着你学,督促你学,让你在义务教育阶段把基本的通识知识学得比较扎实。
但是,我们高考大省的中高考乃至后来的就业,真的是地狱级别的竞争。
我认识的一个阿姨的孙子,今年参加中考,考上了上海某个区重点高中的重点班。
但是,家长觉得高中三年小孩承受的地狱级别的卷,很多是无意义的卷,而且考上大学也不能改变命运,就把孩子送到这边来学英语了。
但家里又没太多钱,来的是公立高中(私立高中比公立好很多),寄宿在一个菲律宾家庭。孩子不喜欢这里,天天想回上海。
这里大人上班的作息,大概也是这样:没有午休,基本上下午三点、四点、五点就下班了,部分服务行业工作到晚上就九点。
社会福利是真的好,大家不那么卷就能过上相对舒适的生活。
我们认识的一个朋友的邻居,男,39岁,日常工作就是照顾自己的母亲,然后政府给他发工资。
毕竟,如果他不给母亲养老的话,政府也得把母亲接到养老院照顾。
她的母亲还有退休工资,还有一套房产。他不需要工作就可以过得很舒服。
有一个得了尿毒症的华人,看准了澳洲这边社会福利好,直接抛弃国内的家人,以政治避难的身份过来(这种是回不去的),然后,政府每个周派人去给他免费做透析。
我以为来澳洲的人都是比我有钱的人,但后来我发现不是这样。
好多人其实没什么钱,甚至挣多少就花掉多少,只是比我勇敢。
移民过来的华人一种是特有钱的,一种是啥也没有,甚至一直黑在这里的。
我觉得不管哪种移民方式,移民红利都是在慢慢减少的。
恕我直言,绝大多数移民方式,都可能就让你阶层掉落……毕竟,时代不同了。
底层体力劳动者移民出去,虽然拿到高收入,但也要承受高消费,成为那个社会的耗材和燃料,老了可能却得不到什么保障。
技术移民需要克服语言障碍且门槛越来越高,而且,你的子女大概率上没办法过上你现在过的生活。
毕竟本质上你还是属于无资产可继承的无产阶级。
有个几百几千万资产的,就更应该在国内好好呆着,这点钱到发达国家都不够蒸发的,但在国内却还可以享受好多年的低人力成本资源以及产能过剩红利。
就这仨瓜两枣,也不至于成为被人盯着的肥肉,不至于被清算。
上亿级别的财富的,基本上在全球都可以横着走了,去哪儿都会过得舒坦。
03
明年可能我会带着孩子去美国、加拿大走一趟,然后选定一条升学路线。只是,我家那位真的是.....干啥都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,有点缺乏毅力,我真不知道咋整。
我对她的最低要求是:别啃老。最高要求也是这个。
至于将来她在哪儿生活?我哪管得着?如果烂泥扶不上墙,那我就不扶了。
如果人家能有我当年一半的“卷”精神,或是如果我再给力一点,都不需要这么费尽心机地“货比三家”。
现在就是,我没那么多钱可以烧,她也没那么多毅力和志气可以“烧”。一切中不溜秋,让人无所适从。
发达国家的制度,其实都大同小异。国与国没太大的差别,我们中国人感受到的更多是中西方差异。
发达国家所谓的“高薪”,其实是被生活成本稀释后的“伪富裕”。
看起来时薪、月薪、年薪很多,但扣掉房租、交通、吃饭,能存下的钱并不比国内一线城市多多少。
看病不花钱,说的是:公立医院等待的时间令人绝望,而私立医院费用高昂。
在发达国家买房对中国一线城市有房产的人来说不算贵,但房屋维护成本比较高。
在这些国家,民主、公平只是一种写在明面上的政治正确,隐性的种族歧视依然存在。
华人基本上很难脱离技术岗,做到高管职务。要成为这里的资本家,那更是难上加难,你也干不过“本地婆罗门”。
环境不错、空气好(我在这里四五天不洗头都不觉得头发脏,在广州撑不过三天)、社会制度相对公平、有更多时间分给生活。
但它也有很多问题:生活成本高、效率低下、社会阶层固化、对外来移民存在隐性门槛。
在发达国家生活不是没有压力,只是压力换了另一种形式。
如果没有解决身份和语言障碍问题,对你来说依然是hard模式。
想要在这里致富,那更是不可能。
这里似乎更适合两种人:第一、实现财富自由后去养老;第二、光脚来,以弱势身份薅社会福利的羊毛。
有点小钱但不够烧的中产,去到哪儿都是不上不下、焦虑不停的。
04
请注意哈,我没有表达了“我一定要把孩子送出国”这层意思么?
去各个发达国家走一圈,找一个发达国家让孩子体验一个月插班生活,就是“一定要把孩子送出国”?并不是这样。
绝大多数人是没得选择的,少部分人是可以随便选择的。
比如,学渣娃,反正注定读不出来书,就只有“按部就班升学、考不上就去打工”这一条路可走。
学霸娃,走哪条路都不虚,国内国外大学随便挑,可选择余地极大。
只有中不溜秋的娃,往下滑不甘心,往上走但上不去。
比如,超没钱的家庭,孩子只有一条路可走;超有钱的那部分家庭,不管是走哪条路线,家庭的兜底能力都很强,孩子在做选择的时候就无需那么纠结。
中不溜秋的孩子和家庭,是最为难的。我家刚好就卡在这个位置上。
我只是觉得,给小孩选升学路线这种问题某种程度上能决定孩子的人生走向(也算是家庭的重大决策),也从某种程度上能决定家庭财富是上升还是下滑。
那么,在做这种决策之前,更要慎重考虑,多实地考察一下比较好。
如果各方面都中不溜秋的孩子喜欢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,就得提早筹划(比如,这条路也已经很卷,上大学再出来已经有点晚了)。
如果不喜欢,那就在国内好好窝着好了。
考察完了,形成一个决策,接着再义无反顾走下去,成败自担。
但做选择阶段,不可能一拍脑袋就完事儿的。
这点考察成本肯定要花的。
让孩子自己选?这只适合那种悟性高、自驱力强、自我意识清晰、认知比父母高的孩子。
我不知道我是否属于这种,但这方面我比同龄人强点。
我11岁就清楚地知道,我干农活不行,干家务也不行,读书才是我唯一的、能低成本改变命运的出路。
14岁时我选择上高中、考大学,而不是跟风去读中专,就是因为那时候我认知比我父母高。
但我女儿是这种情况吗?我不认为是。
真不是我轻看自己的孩子,而是见过的天分高、悟性高的孩子太多了,我很有B数,知道自家孩子就是“中不溜秋”“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”的普通孩子,我没办法把她当学渣鄙视,也没办法把她当学霸培养。
我只有这一个孩子,只能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尽量去托举,给她创造好一点,或者说,适合她一点的条件。
如果你让她现在规划她的升学路线?她会选择不上学,天天躺在家里玩手机。这一点,几乎毫无悬念。
她并不是自驱力强的孩子,有人督促就撅撅屁股往上爬,没人督促她能给你一滑到底。
我觉得“完全尊重孩子”,现在已经变成了另一种魔怔。 要完全尊重的话,你去尊重。
我不可能完全尊重我家孩子的。
至少在现阶段,我觉得我比她悟性高、认知高,不可能任由她自己去做选择的。
05
当然了,出来走一趟,我的育儿焦虑没那么强了。
国外的生存难度,好像也没我想象中的大。只要能克服语言关,好像并不会比国内更卷。
如果如果孩子最终选择卷高考,那也…行吧。
“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”我就这么一个儿,有条件当然还是想托举她一下的。
润的话,我自己是不会润的,我离不开中国的遍地美食、离不开超级便利的生活环境,也不想离父母太远。
最重要的,离开了“简中”环境,我很难搞到同样数额的钱。
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,这个超重要。
它才是主要矛盾,是一切问题的“牛鼻子”。
我觉得只有两类人适合润:
第一、身处中底层,去到哪儿都是中底层,但有点蓝领技术傍身的;或是有成器子女要托举的,有特殊子女需要照顾的(我朋友举家去到兰卡斯特,是因为家里的孩子有自闭症,在英国能得到更友善的对待)。
第二、超级有钱的。有钱去哪儿都可以过得很滋润。
如果去到海外,你的处境是坐吃山空,没办法源源不断“开源”,那我觉得走这条路太凶险了。
走海外升学路线,现在可能并不是弯道超车的路径了。
它更多是一笔消费,而不是一笔投资。
发达国家有的东西,我觉得中国会慢慢赶上来的。
全文完
欢迎分享或转发
这是最好的鼓励
一点碎碎念
夏天可以试试这款「裙裤」,它是阔腿裤的进阶版,比普通阔腿裤更宽松,穿在身上像裙子一样轻盈飘逸。既有裙子的优雅范儿,又有裤子的随性自在~
这种面料穿起来凉快,触感还特别细腻,又有点棉麻的质感。高腰设计搭配 A 字下摆,超显身材,视觉上直接瘦一圈。不管你是 140 斤还是 80 斤,穿上都合适。尤其适合大大咧咧的姐妹,做大幅度动作也不怕走光,安全裤都直接省了。
裤腰是弹力松紧设计,特意做成了九分长度,小个子穿不会拖沓,高个子穿也很合适。裤子做了双道褶皱设计,完全不用担心走光,上身后凉快、柔软、轻盈、舒服。
做工超精致,走线和针脚都很牢固,耐磨还不容易脱线。一条裤子就用了1.8米的定制面料,才能做出这么飘逸的大宽腿。面料抗皱性也很好,而且还不容易勾丝起球。尺码有S、M、L码,80~140斤都能穿,厂家直发,价格也不贵。
发布于:广东省益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